分贝通联合创始人施伟:企业支付体验的变革
2019年10月24日,第三届全球青年创新大会在京召开,“金领奖”年度颁奖盛典同期举行。本届大会由科技部创新中心、中关村管委会、天津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产业创新联盟等支持,由创新观察网联合国内55家行业媒体、120家知名创投机构联合发起举办,并得到22家科技园区、15个省市政府招商机构大力协助。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等22个城市的近1500位企业界人士出席大会。
大会期间举办了“金领奖”年度颁奖盛典,分贝通以其在企业级费控以及支付体验上的产品创新和抢眼的市场表现从600余家企业脱颖而出被评选为“2019年度最具成长力创新企业TOP50”。分贝通创始人兰希凭借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行业创新影响力荣获“金领奖”十大年度创新人物。同时入选的有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特斯联CEO艾渝、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等优秀企业领袖。
分贝通联合创始人施伟,作为特邀嘉宾嘉宾受邀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企业支付体验的变革》的主题演讲。
下面是施伟先生演讲全文(根据演讲进行整理):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分贝通的联合创始人施伟。分贝通做的是企业钱包的解决方案,今天刚好跟大会的主题也比较贴合,我们做的是相对创新的解决方案,所以今天主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在企业支付领域正在发生的一些变革,包括中国和美国现在正在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其实这个观点我觉得大家都是很认同的,因为这应该是现在一个主流观点,今天已经由以前大家拼产品质量,到了拼体验的时代。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应该听说过很多次苹果和诺基亚的例子,诺基亚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产品体验更好的苹果给彻底打败了。所以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今天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产品竞争进入到了体验的竞争,包括一个员工是否选择一家企业和客户是否选择我们的产品,今天都是由体验来决定的。
所以,我今天聊的这个主题,主要是说一下企业支付的体验是什么样的现状,以及正在发生什么。个人支付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最近三五年因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包括一些NFC和ApplePay等等,个人支付的体验已经非常好了。今天大家出门已经不需要再带钱包,拿一个手机就能完成支付。今天不仅仅在中国,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包括在其他很多国家,都是拿一个手机就能完成支付,非常方便。
但是企业支付领域的体验其实30年以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企业里面TME支出。今天的方式还是员工花钱,拿票回来报销,然后企业经过一系列流程再把钱给员工,这样的体验相对还是比较糟糕的。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今天企业支付在发生什么。因为美国是一个信用卡社会,他所有的支付是基于信用卡的,跟中国还是有一些差异,所以传统的美国解决方案支付是由信用卡来完成的。比如说,美国一个企业的员工,他可能会有很多张信用卡,通过信用卡去支付。然后在企业里面的管控在美国,可以认为是报销类的软件来实现的。在场景方面就是使用一些大型的差旅公司或者一些企业级的采购公司,相对流程会比较烦琐,体验比起今天的中国其实还更落后一些。
今天在美国也出现了新型的支付解决方案,他们专门定制了一个针对企业的信用卡,企业的信用卡拥有了更多的事前管控能力,在事前就可以把公司每个员工消费的限额、消费标准等等先预设好,企业员工直接拿这张卡支付。最后回到公司,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流程就可以完成后续的报销和确认动作。
所以美国今天也在发生这样的变化,整个企业支付的管理由以前事后费用的管理逐渐地演变到事前的费用管理。
美国现在新兴的做企业支付的公司,估值基本上都是几十亿美金,大概也就是2年的时间,已经估值几十亿美金,发展非常快。
相应地对标到我们中国现在的场景下,大家可以看到在左边个人支付已经完全跨越了信用卡时代,基本上大家没有感知到信用卡时代,直接来到了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今天基本上场景已经覆盖得非常全,基本上能覆盖所有的场景,像旅行、打车、吃饭、看电影、充值等等所有的场景。
我们也有很多支付的工具可以选择,包括在个人支付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个人支付是不需要索取发票的,所以支付几乎就在点下支付按纽的瞬间就完成了。
而在企业支付方面,大家在工作8小时之内的支付现在还是有非常大的痛点。现在员工是需要自己垫付的,也要拿发票回来再贴票报销,这个可能大家感同身受,都比较痛苦。
场景也会比较分散,因为核心的东西是要把发票带回来走报销的流程,最后可能经过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周期,企业确认完这个费用之后,会把这个费用再还给员工,这样的流程是跟个人支出非常大的区别。
所以在中国,今天的企业支付也迎来了一个变革的机会,我们认为今天中国的企业支付也有机会变得跟个人支付体验一样好,原因是基于这三个方面。
1、供给侧改革的驱动。
中国C端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供给侧的推动和改革是非常厉害的,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整个移动互联网像用车、用餐、旅行等等我消费场景已经整合得非常好了,包括今天在企业端SaaS的应用也越来越被接受,越来越主流。企业去使用一个软件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低,实施的周期也变得越来越快。
2、需求的驱动。
因为在中国新经济行业的崛起,大家快速地发展,内部的管理也是很难跟得上整个业务的发展,可能很多公司都是一夜之间就在全国开了几百家的网点或者是门店。这种业务发展的速度,管理是很难跟得上的。所以大家有很强、很痛的内在需求。
此外,个人支付今天在中国已经在企业内部倒逼企业支付的体验也需要变革,因为大家已经非常不适应在企业里面这样糟糕的支付体验。
3、政策的驱动也在向好。
就是整个金税三期对整个企业财务、税务的管理变得更加严格,然后包括一些电子发票的发展等等也对中国企业支付的体验改变带来了非常非常好的契机。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企业支付应该会进入到2.0的时代,我们刚才说了目前大多数企业现在停留在1.0时代,员工需要自己支付,通过事后报销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场景是通过分散的供应商,由员工自主去选择,最后发票是通过员工收集,贴发票然后再去交给企业这样的流程来完成的。
那我们认为企业支付2.0的时代,支付完全是可以由企业来完成的,不需要员工再垫付了,而消费的管控应该通过SaaS让企业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把所有消费的管控前置。也就是在消费之前就把所有的管控和相应的标准预设好,让所有的消费是在标准之内完成的。
在场景上,今天因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包括供给侧的改革,带来的机会是我能够在一个应用里面去完成所有的支付场景聚合。
最后,发票应该是一个由企业支付,然后由企业直接来结算,而不需要员工一张一张地收集发票,把非常多的零散的小票聚合成大的发票这样的体验。
所以,分贝通就是在做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把原来的中国现在实行的流程,在支付方面是员工用自己的信用卡,或者是有部分公司会发企业的信用卡。通过事后报销软件进行报销,场景是通过很零散地选择各种各样不同的场景去消费的形式,最后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把这三者:支付、管控、场景完全地整合起来,真的带来我刚才提到的企业支付2.0极致的体验。
基于以上这三方面,我们在做这件事情上产品和业务模式架构的思考。我们在支付上,会根据不同的支付场景,把它虚拟成三张卡:商务卡、个人卡、企业卡,分别解决不同场景下的消费。
比如说商务卡是解决员工因公花企业的钱,比如说差旅、商务宴请、加班用车等等。
个人卡更多是企业给员工发一笔钱,然后员工个人去消费,比如说像补助、福利等等一系列这样的场景。
企业卡更多是大额消费,或者是B2B的支付,比如说办公用品的采购、市场物料的采购,包括企业里云计算资源的采购,包括内部的CRM、OA系统的采购。
我们就通过基于SaaS的形式,大概有六百多项管控的功能,从架构开始到权限、预算、规则、审批等等一系列的管控功能,去帮企业实现事前的管控。
最后在场景方面,因为今天供给侧已经整合得很好了,所以我们会把超过10个消费场景进行整合,每个场景里面超过10个,也就是加起来超过100家的供应方,整合到一个平台里面,让企业能够统一地去管理。
产品的展示就给大家简单看一下。
最后几分钟的时间,跟大家说一下最终带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总结出来这样的极致体验,最终一定是要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价值的,其中有三方面很重要的价值:
1、帮企业有效地管理支出,降低成本。因为整体这样管理之后,整体消费规则会变得更好落地,让员工养成好的消费习惯。
2、解决报销贴票效率的问题,带来人生的节省。
3、通过大量的场景和公允方的聚合,实现实时比价,帮助企业选择更低价、更优质的产品,而带来价格上的节省。
价值二:给员工带来一个没有现金,自己不用碰钱、不用碰发票,不用报销的极致体验,规避很多问题,也带来很大程度上日常在事务性工作时间上的开支,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的业务工作上,带来更大的产出。
价值三:显而易见,因为数据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通过这样的方式,其实也是把所有企业的消费数据,包括员工、用户的行为数据,全部都整合到平台上来。这样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有一个巨大的数据价值,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现在的经营情况,可以通过数字来赋能企业的管理。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海底捞在使用这样的解决方案之后实现的一些价值,包括告别了纸质的发票,不用审核大量的发票,包括全流程消费的管控和多个供应商的管理,解决它这些方面的痛点。
这个是我们现在在服务的一些代表性的客户,这个是我们客户主要负责人的分享。
回顾一下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核心出发点,就是体验,因为今天体验决定了一切,大家都是为体验买单的,不管是一个员工选择一家企业,还是一个企业的客户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都是由体验决定的。所以,我们今天希望推动企业支付这件事情能够有一个新的模式,让企业支付的体验真的无限趋近于个人支付。
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创新观察网编辑:Rita)